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63篇
  免费   744篇
  国内免费   177篇
教育   12403篇
科学研究   5609篇
各国文化   15篇
体育   635篇
综合类   710篇
文化理论   15篇
信息传播   2897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95篇
  2022年   297篇
  2021年   445篇
  2020年   627篇
  2019年   516篇
  2018年   473篇
  2017年   498篇
  2016年   577篇
  2015年   585篇
  2014年   1158篇
  2013年   1524篇
  2012年   1732篇
  2011年   1804篇
  2010年   1323篇
  2009年   1268篇
  2008年   1336篇
  2007年   1523篇
  2006年   1422篇
  2005年   1201篇
  2004年   945篇
  2003年   887篇
  2002年   688篇
  2001年   621篇
  2000年   351篇
  1999年   126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7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1.
探究素养发展的教学认识论,旨在澄明知识与素养的关系及其转化的认识论原理与教学机制。素养作为道德性运用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这一学习结果基于知识并超越知识,诉求于学习者能够在复杂情境中开展道德性的知识迁移与运用。可见,实践性是素养的本质特征,内蕴知与行、理智与德性统一的认识论意义。这一本质特征诉求于教学认识论应处理好“学”与“用”的一体化关系。传统教学认识论虽然一贯倡导“学以致用”,但由于理性主义知识观的钳制,在处理知与行、“学”与“用”的关系问题上深陷先后论、工具论、机械论等二元论困境。二元论的症结不仅割裂了“学”与“用”内在的一体性,而且难以确保学习者所获学习结果的实践性。“用以致学”通过调整“学”与“用”的位次关系,旨在重估行动、实践的认识论意义,进而更好地促进“学以致用”。“用以致学”作为实践取向的教学认识论不仅勾勒出化知识为素养的教学机理,同时还体现了现代认识论研究实践转向的趋势、学习科学的最新进展以及中国文化内蕴的力行认识论传统等依据。  相似文献   
92.
该研究分别从历史发展、知识构成与社会效应的不同视角,概述了机器人技术与理论的发展脉络,采用文献分析方法考察当前不同院校的机器人专业培养方案与机器人课程教材知识体系和内容构成,在新工科建设持续深入推进的背景下,提出新的机器人应用领域基本特征,探讨机器人课程新的内涵和知识边界,最后为不同类型的高校提出了相应的机器人课程知识体系和内容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93.
夏青 《教育科学》2021,37(1):61-68
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的分化逐渐加深了两类知识之间的隔阂与对立。将批判性思维引入两类知识的探讨旨在以批判性思维作为弥合两类知识分裂之突破口。科学知识中的批判性思维重在对客观真理的追寻,具体指向对逻辑思维不足、神学和迷信的批判。人文知识中的批判性思维重在对精神世界的观照,具体指向对技术主义弊端和绝对客观主义的批判。尽管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中批判性思维的特点不尽相同,但批判性思维强调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的自我反思,这为批判性思维促进两类知识的融合提供了可能性。从起点、过程、目的三个层面建构批判性思维促进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融合的路径,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构建"科学—人文"知识教学联合体以达成批判性思维视角下知识融合的教学。  相似文献   
94.
黄维海  张晓可 《教育与经济》2021,37(1):29-38,49
借助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数据,分析70年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动能及其转换过程。通过数理推导,首先扩展出含有人力资本分布的经济增长模型,然后对各个历史时期的增长动能进行分解,发现实物资本对经济增长始终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人力资本则在20世纪90年代后开始显著促进经济增长,逐渐成为保持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新动能。人力资本分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人力资本积累产生显著作用为前提,分布的平衡化有利于人力资本的积累和溢出效应,进而间接促进经济增长,但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人力资本结构不是按照受教育程度“阶梯型”分布,而是“剪刀型”分布。因此,应当将人力资本作为经济增长新旧动能转换的着力点,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投入,改善人力资本结构,使人力资本积累及其结构更好地耦合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更有效地赋能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95.
在地化教学是一种开发课程和实施教学的方法。这种方法要求充分利用当地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从当地选取素材编制教学活动,旨在帮助当地学生更好地达到统一规定的教育要求,同时增进他们对当地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了解,加强他们对当地的情感联结和责任担当。在地化教学在美国兴起主要是受到环境保护运动、反标准化教育改革以及农村教育改革的影响与推动,近年来快速发展,现已形成了学科融合型和学科渗透型两个基本类型。在实践中,在地化教学要求师生转变角色关系,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号召学校领导营造扎根当地的教学文化,拓展教学的资源空间。在地化教学不仅对美国农村地区和原住民地区教育的改革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而且对我国农村地区和民族地区的教育质量提升、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6.
特殊教育信息化作为信息技术与特殊教育相融合的产物,现已成为特殊教育发展中的重要一环。本文借助CiteSpace软件,以WoS核心数据库为基础,对2009-2018年国际特殊教育信息化研究中的441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国际特殊教育信息化研究数量总体呈递增趋势,美国在这一研究领域中居于主导地位;研究热点包括信息技术在发展障碍领域的应用研究、特殊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教与学以及特殊教育中师生信息化素养研究等方面;特殊教育信息化中的单一被试实验设计,以及信息技术对特殊学生发展的效果等内容为国际特殊教育信息化研究提供了知识基础。未来我国特殊教育研究者应借鉴国际先进特殊教育信息技术开展对特殊学生的干预研究,特殊教育实践者也应提升自身的信息化素养,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97.
技术赋能后疫情教育创变: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新样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以互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日趋成熟,其广泛的教育应用为线上线下融合(Online Merge Offline,OMO)教学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OMO模式借助技术手段打通线上和线下、虚拟和现实场景中各结构、层次、类型的数据,旨在以全场景融合的方式促进教学与服务向个性、精准、智能化转型,对教育和学习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OMO教学模式将打破传统以学校为主体的格局,颠覆以教师为中心的方式,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样态和未来学校教育的发展趋势。为此,本文梳理了OMO教学模式的起源和发展走向,解析了OMO教学模式的内涵:兼容混合学习和混成学习模式,体验无缝学习,促进智慧学习;剖析了OMO教学模式的需求定位与发展机遇;随后,在时空关系、供需关系和结构关系视角下分析了OMO教学模式的典型应用与实践形态,并从场景、教学和技术三个维度提出了OMO教学模式设计的原则:支持学生参与、驱动教学活动、联通技术与教学。文章最后对未来OMO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提出建议,以期为OMO教学模式发展和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8.
为宏观地把握中国理论心理学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基于我国心理学专业领域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之一《心理学探新》1981~2020年刊载的2695篇文献,采用文献计量法对该刊年发文量、年被引量、年下载量、年转载量、  相似文献   
99.
张云涛 《成才之路》2021,(11):12-13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都以创新能力为主要驱动力。在酒水知识与调酒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当前市场发展实际要求,深化课程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与专业技能。文章基于创新能力的培养,针对高职院校酒水知识与调酒技术课程改革与实践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0.
通过对普通高校继续教育本质和功能的探讨,分析了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普通高校继续教育战略转型的基本思路,目的就是为了完善普通高校继续教育的体制、机制和模式,充分发挥普通高校在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中的作用和优势。普通高校继续教育是对大学后在职从业人员进行的知识更新教育,是一种高层次的非学历教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具有传播最新科学技术、搭建校企合作桥梁、构筑终身教育体系等三大功能。目前,很多普通高校在举办继续教育的实践中,存在偏离继续教育本质的倾向,如继续教育被边缘化、以学历教育为主、没有形成与社会的联动机制、教学方法落后、教学内容陈旧等,削弱了继续教育的功能,影响了办学水平和培养质量。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必须实现战略转型,包括教育结构转型、体制机制转型、办学模式转型和教学建设转型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